天天热资讯!那时本师正年轻,恭迎佛陀出家日
来源:济群法师
2023-02-28 18:18:23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@点击音频聆听
佛陀出家前是净饭国的太子,名乔达摩•悉达多。自出生以来,就在王宫过着奢华安逸的生活。 但享乐并未使太子沉溺其中。一次,当他出游迦毗罗城时,在东门看到一位气息奄奄的老翁,乃知老苦的可怜;在南门看到一位百病缠身的病人,乃知病苦的可厌;在西门看到一位被亲友围绕哭泣的死者,乃知死苦的可悲。当生命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时,让久居深宫、不知人间疾苦的太子受到极大震撼。 但他没有沉溺于悲伤,也没有选择回避,而是对青春、健康和荣华富贵产生极大的虚幻感。当衰老现前时,青春显得多么短暂;当疾病现前时,健康显得多么脆弱;当死亡现前时,活着显得多么无常。这种对比让太子看到了世俗生活的虚幻本质。 他发现,人生其实都在老病死的控制下,尤其是死神,可以瞬间推翻我们追求的种种结果。世间的人,一生忙忙碌碌地经营家庭,经营事业,却意识不到,这些东西和我们的关系那么短暂。 悉达多太子想到,既然如此,为什么要把宝贵的生命拿来追求这些?我应该去追求超越生死的涅槃之道。 每个人都受制于老病死,我们拥有的一切,包括在世间的一切努力,同样受制于老病死。既然如此,就应该去追求不生、不老、不病、不死、无忧、无恼的解脱之道。否则的话,哪怕眼前拥有再多,也是转瞬即逝、朝不保夕的,又有什么意义呢?经过这番抉择,他生起了坚定的求道之心。 为什么悉达多太子决定出家而不是在家修行呢?因为他看到,世俗生活充满羁绊,违缘重重,不容易专心修道。所以,真正想要解脱生死,通达涅槃,出家无疑是最好的方式。《中部经》记载了太子是如何作出这一决定的: “在我觉悟之前,当还是个未觉悟的菩萨时,我想:在家的生活杂乱不洁,出家的生活宽广无羁。在家要修如光辉真珠般圆满清净的梵行,谈何容易?我何不剃除须发,着袈裟,出家而过无家的生活呢?” “后来,当我仍年轻,有着一头黑发,充满青春气息,刚刚步入人生的第一阶段时,于父母不赞成,并为此而悲伤流泪之中,我剃除须发,着袈裟,出家而过无家的生活。” 这就是佛陀出家的缘起。他的选择,对所有希望探索生命真谛的人都具有启迪作用。因为老病死是每个人无法避免的,也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。遗憾的是,多数人却宁愿对此视而不见,就像鸵鸟把头埋入沙子那样,用一个安全的假相,让自己甘于现状。殊不知,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坐以待毙。
摘自:《走近佛陀,认识佛法》版权所有:济群法师如需转载,请务必留言